查看原文
其他

保险业:谋求最大化效率的同时更要重视协调效率

Huister 小城不小 2022-08-06

小城不小,大城不大;从“小城”走出,一路向北走向“大城”;希望通过小城故事,一起去感悟所谓我们的“小成”与“大成”。

 

保险业:谋求最大化效率的同时更要重视协调效率

 

【2019年,乃至未来,保险业将何去何从,也许只要回到经济学,回到经济学的基本原理,我们才能找到答案。本期聚焦“最大化效率”与“协调效率”。】

 

著名经济学家黄春兴教授区分了一人世界,二人世界和多人世界。一人世界,如计划经济,比如朝鲜;两人世界,如恋人。多人世界,如市场经济。对一人世界来说,效率是技术问题;对两人世界来说,效率是一个合约问题;对多人世界来说,效率是规则问题。

 

一人世界是可以求最大化的但对于多人世界是不能求最大化的,因为不同人的效用不能加总和比较。如果是对多人世界求某个整体的最大化,那就是把多人世界变成一人世界。主流经济学是均衡经济学,是求最大化的,将多人世界变成一人世界,是一个“技术问题”。

 

多人世界的效率是“协调”概念不是技术效率。对多人世界来说,不是某个个体或组织确定的目标的实现,就意味着所有人福利的提升,相反,你要把不同人的行动协调起来,让每个个体充分发挥创造性,才是多人世界的“效率”。企业家创新就是协调,组织创新也是一种协调。

 

对多人世界采用技术效率是错的如控制金融风险这样的概念,究竟是谁的金融风险,怎么算是控制金融风险?都经不起推敲,资产价格下跌是风险吗?对另外的人不是风险、是机会,这样为了控制金融风险,就限制价格波动,等于干预了市场。

 

经济学是有关个体选择的科学,选择与他的价值和意义相关,也就是他的成本收益相关,总量分析、平均分析把这些都排除了,没有“协调思想”在里面。

 

在动态的真实社会里,“最大化”效率无法为我们提供一个有效的、可操作的标准,但另一方面,经济学却不能没有“效率”的概念。因此,我们必须寻找一个更为动态的、现实的和更具有可操作性的效率标准。相比“最大化”效率,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提出的“动态效率”更有优势,它基于企业家才能理论,强调人的创造性和协调性。

 

从“动态效率”的角度看,无论是单个的人、企业还是整个经济系统,越是能够充分地发挥人的创造性和协调性,那么社会成员之间的行为就越协调,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越具有可持续性。

 

以传统保险经营与管理为例,保险经营与保险管理是属于范畴不同的两个概念,保险经营属于市场经济范畴,保险管理属于组织协调范畴;保险经营通常属于实体形态,最终体现在保险产品和保险服务上,保险管理通常属于非实体形态,最终体现在环境氛围和文化认同上;保险经营是以客户为中心,代表着经营者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,保险管理是以员工为中心,代表着管理者与员工或员工之间的互动;保险经营的目的主要是提高效益——增加利润,保险管理的目的主要是提高效率——降低成本。

 

这是我们对于传统保险经营与管理的理解,显然无论是保险经营还是保险管理,都是在处理“多人世界”问题,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协调效率。我们要把保险中不同人的行动协调起来,让每个个体充分发挥创造性,进而实现多人世界的“效率”。

 

保险业:重新认识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》一文中,我谈到了保险业正在从“集体主义”向“个体主义”发展,同样保险业也正在从“二人世界”向“多人世界”转变,此时保险的经营原则、规则也要随之发生变化,这样才能实现“效率”。

 

“二人世界”里的保险是保险公司与消费者之间是合约约束,“多人世界”里的保险是保险公司与消费者之间是规则约束。合约与规则的内容是不同的,这正是保险变化的底层逻辑。

 

我们来看相互保险,相互保险从组织与权利上进行了创新,本质上就是一个“多人世界”,显然如果我们还停留在“二人世界”,是无法发挥相互保险的优势的。

 

我们再来看互联网保险,互联网保险的内核是“保险”,但是其外观是“互联网”,互联网是一个“多人世界”,这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“互联网保险”发展存在的问题,内核保险的“二人世界”不愿意融入外观的“多人世界”。

 

如果我们无法理解到底是一人世界,二人世界和多人世界,我们又如何实现“效率”。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